Thursday, September 25, 2008

an encouraging news article

(摘自9月25日信報: "神予商人的恩典" - 李志榮)

陳慧蕊是中芯國際的香港代表,亦是基督徒。她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……我不如用〈詩篇〉第一百零三章去概括吧。「你們一切被祂造的、在祂所治理的各處、都要稱頌耶和華。我的心哪、你要稱頌耶和華。」訪問中,「祝福」、「恩賜」等詞被使用不下數十次,陳慧蕊自覺自己的人生是上帝的安排。她從她的仕途說起。

陳慧蕊讀法律出身,幾年後,她對法律這一行感到厭倦,希望轉行。經過朋友介紹,她認識張汝京(中芯國際創辦人)。

「張汝京對我說,你在中國傳道,要有原因。你拿着聖經周圍跟別人說主要你怎樣怎樣,沒有人會睬你。從商是一個辦法,你去為中國人做一點事,建立起名聲,然後去跟他們傳道,他們才會接受你說話。他選擇為中國引入半導體,成立中芯國際。然後在工餘時間舉行查經班、佈道會。我被他的說話感動,覺得既可以幫助推動中國的科技發展,又可傳教。」陳慧蕊毅然放棄香港的一切,包括一對年紀尚輕的兒子,以及當時薪金的五分之四,遠赴上海做開荒牛。

腹背受敵

陳慧蕊回憶她的開荒生涯時,更見激動。她用聖經的〈尼希米記〉來形容當時的處境。

〈尼希米記〉記述猶太省長尼希米率領在亞達薛西王統治下的猶太人修築城牆,以保衛整個民族。但在修築城牆時猶太人既受到外敵攻擊和嗤笑,又遇到內訌。陳慧蕊說:「當時公司正處於開荒時期,而股東又經常嚷着要查閱這個、查閱那個。夾在中間的我,真的透不過氣來。」

這令毅然放棄一切遠赴上海的陳慧蕊更接近神。這好像《恩雨之聲》的對白看似老套,但是對陳慧蕊卻是恩賜,因為再次接觸信仰令她的心靈平靜得多。

「我以前不是一個很勤力的信徒,不會固定上教堂和讀聖經,但一個人在上海孤零零的,很痛苦,我便開始讀聖經。我感到我重新接近神。」陳慧蕊認識不少教友,這是她在上海除同事外的朋友。

每一個信徒都會有他自己的聖靈感動,陳慧蕊回憶神最接近她的一次:當時她開始質疑留在上海的原因,並覺得自己前景黯淡。突然她收到一位教友的電郵,鼓勵她要繼續堅持。這封電郵是一個驚喜,因為這位教友應該不知道她那一刻有什麼煩惱。教友出奇地寄了一封合時又窩心的電郵,「除了是神的旨意,你很難找到其他解釋」。

為別人送祝福

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,陳慧蕊在香港打理公司的業務。作為一個基督徒,傳教和打理公司,她同樣親力親為。她將香港辦公室外借予福音機構作課室:「有人讚我這個辦公室景觀極佳,面向中聯辦及英、美的領事館,我每一次祈禱好像對着全世界人祝福。我覺得這樣一個好的地方只用作開會實在太浪費,湊巧有機會,便將這裏與其他人分享,租予團體舉行一些教友聚會。哈!萬料不到,這個會議室還為我們帶來不錯的收入。」

陳慧蕊還用公餘的時間將祝福送予友鄰。「隨隨便便地去敲門去送上祝福,別人不會理睬你。我便與同事苦心經營,參考別人的方法,發現中秋節在公司樓下派月餅十分可行。我們就順便藉派月餅的機會,宣傳在會議室搞的祈禱班,到最後也有挺多人參與這個活動呢!」

宗教信仰和商業活動,很早已被人扯上關係。社會學家韋伯就指基督教加爾文教派的教義鼓勵信徒工作,認為只有工作才能體驗上帝的存在,是促成了資本主義的盛行的主要思想。我不是信徒,但我認同信仰使人在壓力、困境中得到慰藉;而教義鼓勵信徒多付出一點,多分享一點,這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。現今資本主義社會講求人際關係脈絡,並銷耗人的情緒體力,信仰的確間接助了教徒去參與資本主義這個遊戲。以社會學的角度看,這也許才是神的真正恩典。

No comments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