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待果陀 – 一套"荒誕劇" (tragicomedy) – 兩個流浪漢, 在路上的一棵樹下, 等待一個叫"果陀"的人的來臨去解救他們. "果陀"是誰? 究竟是什麼樣貌? 他今天會不會出現? 他們等了多久? 他們是否等對了地方? 他們不知道, 只是無聊地打發時間, 等着等着. 最後, 過了良久, 一個男童, 自稱是果陀派來的, 對他們說: "果陀先生今天不會來了, 不過到了明天, 他一定會來的!". 第二幕, 相似的情節再次重覆, 一個男童在尾段又再出現, 告訴他們相同的說話. 他們討論着應否就此放棄 - 然而, 兩人始終沒有踏出半步離開…
"waiting for godot" (等待果陀) 是samuel beckett 最著名的作品, 被譽為是二十世紀英語文學最重要的劇作, 最近就在香港由一個愛爾蘭的劇團上演了一遍. 究竟"果陀"代表些什麼? 作品的要旨究竟是"果陀", 還是"等待"? 這是無數文學評論家, 哲學家討論不休的問題... 但看罷該劇, 每人心中自當有自己的答案.
一位時事評論員就曾以這故事來比喻香港的民主路 - 打從80年代起, "他們" 就告訴我們, 只要等到2007年,我們就能看到真正的民主和普選, 結果我們望穿秋水, 等到了2007年, "他們" 又回來跟我們說: "普選" 它今年不來了, 不過十年之後, 它一定會來的! 這些情節, 似曾相識, 也活生生的充滿着諷刺. 一次比一次的言之鑿鑿, 一次又一次的令人失望.
2008年11月4日–我們都見證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. 由 "i have a dream" 到 "yes we can", 走的路是多麼的遙遠, 是一步一步辛苦走出來的, but certainly worth the journey. 在美國獨立宣言中提到, "we hold these truth to be self-evident,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", 這二百多年前聲稱是不證自明的真理, 在今天, 才真正的獲得了實現.
正如奧巴馬的勝利演說中提到, "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; 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; 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, tonight is your answer."
今天的確讓美國人重新相信美國夢; 可悲的, 是相比之下, 今天我們仍要活在那"十年之後, 它一定會來" 的南柯一夢裡. 而也許更可悲的是, 至少在劇中那兩個流浪漢也可以空談着放棄 (雖然最終他們也是動也沒動), 但是我們連這空談的option也沒有, 只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在等, 一次又一次的落空...
No comments :
Post a Comment